淺談碳達峰轉型所面臨的困境
我們要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實施全面節約戰略,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倡導綠色消費,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是我國走高質量發展道路必須開展的一項工作,過去幾年成績巨大,但目前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
1.地方轉型能力不足
主要是經濟基礎較差、特色產業和優勢產業缺乏、技術和人才儲備不足導致整體競爭力不強的一些地區,有的仍然在依靠或者希望依靠房地產拉動經濟,這些地區開展綠色轉型還存在一些困難。還有一些地區長期依靠旅游業發展經濟,這幾年經濟發展壓力大,發展綠色的、低碳的新型工業基礎差,能力不足
2.產業環節薄弱
具體來看又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是經濟產業的“先立后破”,有的地方基礎薄弱,新的產業還沒發展起來,又急于關停傳統產業,出現產業發展“青黃不接”的現象。目前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大,我國一些資源枯竭型城市、重化工業城市如何可持續轉型,產業的先立后破問題尤其引人關注。其二是能源的“先立后破”,我們要開展綠色轉型,必須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的新能源。新能源的發展空間巨大,但是風力發電站、光伏發電站、儲能設施、電網等相關基礎設施的建設工程浩大,需要一個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全實現的,因此需要對照碳達峰碳中和的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穩中求進,不斷推進。在這個長期的過程中,要實事求是,要繼續發揮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能源保供作用,不搞“一刀切”,也不搞齊步走。
3.國際能源供應不穩
2022年以來,在地緣政治等因素沖擊下,全球能源轉型受到了嚴峻的挑戰。在10月12日舉行的第二屆中歐氣候合作論壇上,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理事李俊峰表示,能源轉型并不像大家想象得那么容易,無論是歐盟還是中國,在能源轉型過程中間面臨著同樣的困難和挑戰。因此中國提出化石能源無需退出,而是要和新能源穩定可靠供應相匹配、相適應。
4.國內需求難以釋放
在經濟增長的過程中,目前這種以煤為主能源結構的很難改變。2021年中國人均GDP為1.2萬美元左右,如果按到2030年還有1到2倍的增長空間來計算,能源電力的需求肯定還在擴張,同時要完成減碳有一定的壓力,除了要改變能源結構之外,還要改變需求側。例如,增加包括新能源汽車在內的低碳消費、投入循環經濟等。
對企業來說,過去十年有些不適應綠色低碳發展規律和要求的企業倒下了,而有些企業因為適應這個規律和要求就發展壯大了。總體來看,綠色發展和生態環保產業發展應該把握大勢,抓住規律,在規律中創新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