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享共治!深圳沙頭街道打造全域智慧共享停車治理新樣本
機關企事業單位 “敞開大門”,向居民開放錯時共享車位;轄區經營性停車場全部接入市公共智慧停車平臺;夜間便民停車、宜停車路段等停車資源服務大眾…… 停車難一直是群眾 “急難愁盼” 的焦點問題,也是對城市治理智慧與能力的考驗。
今年以來,福田區沙頭街道創立 “建設 + 共享 + 治理” 全域智慧共享停車治理新模式,通過創新停車智慧化應用、建設立體停車庫、推動機關企事業單位停車場錯峰共享、協調轄區經營性停車場開放以及探索夜間宜停車道路等舉措,全力助推 “全市一個停車場” 建設,為解決 “停車難” 問題提供了可復制推廣的范例方案。
截至 11 月底,沙頭街道累計新增停車位 3045 個。其中,盤活共享車位 1101 個,增設夜間便民停車、宜停車路段車位 222 個,新樓盤配建車位 1722 個,達成 “停車有位、車輛歸位” 的目標,使轄區交通更為順暢、停車更加有序、出行愈發便利,民眾的獲得感、幸福感與安全感得到顯著提升。
建設:按需定制,擴增車位數量
“現在停車輕松多了,再也不用天天搶車位。” 望著 “家門口” 新增的夜間便民停車路段,新洲苑小區居民劉女士滿是欣喜。
此前,該區域周邊有住宅區、老舊小區與城中村,人口密集,車流量大,而停車資源匱乏,周邊居民常常面臨 “一位難求” 的困境。沙頭街道經多次調研與綜合評估后,對現有區域資源加以盤活,開辟新洲九街夜間便民停車路段,新增夜間停車泊位,有效緩解了該區域的停車難題。
實際上,新洲苑小區居民遭遇的停車難在沙頭并非個例。近年來,伴隨城市發展,汽車保有量持續攀升,沙頭街道老舊小區與城中村分布密集,因建設年代久遠,配建車位嚴重短缺。據統計,沙頭街道機動車保有量達 48664 輛,現存停車位 47413 個,其中老舊小區及城中村車位比僅為 1:0.53,老舊小區停車矛盾尤為突出。
車位不足,最直接的解決之道便是增加停車位。在土地資源緊張的城市中心,立體停車場憑借空間利用率高、節約土地面積、擴充車位數量等諸多優勢,成為眾多城市緩解停車難題的有效途徑。
今年,沙頭街道積極發動企業助力 “百千萬工程”,由上沙股份公司主導建設上沙伙頭嶺立體停車庫,率先在全市探索出 “國有用地 + 短期租賃” 的城中村立體車庫建設模式,并在市有關部門協調下解決用地問題,以緩解城中村停車壓力。
上沙伙頭嶺立體停車庫位于上沙塘晏村,總占地面積 2319.72 平方米,采用垂直升降類機械立體停車設備,設計高度為 7 層共 18.26 米。當前,該立體停車庫建設已進入施工階段,項目竣工后預計新增車位 198 個。針對高密度辦公區車位緊張狀況,沙頭街道還計劃在天安數碼城等企業園區建設 6 座立體停車庫,竣工后預計新增車位 116 個。
此外,沙頭街道進一步挖掘轄區停車潛力,依據周邊居民晝夜停車需求,全面梳理轄區內可規劃路段,今年已增設泰然四路、新洲路輔路、上下沙路等 10 條夜間便民停車路段和 1 條宜停車路段,新增車位 222 個,有效緩解 “無位可停” 難題。
共享:智慧引領,盤活車位存量
打開 “沙頭共享停車” 小程序,即可按需查詢停車場、空余車位等信息,還能預約停車。這是沙頭街道創新打造的智慧共享停車平臺,該平臺對全轄區停車場余位信息、收費標準等數據進行實時更新與處理,并提供部分停車場預約停車功能。
“停車資源供需失衡與信息不對稱,是導致‘停車難’的主因。” 沙頭街道應急管理辦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 “錯峰共享” 是盤活存量停車資源的有效舉措。
推行錯峰共享停車模式,一方面能提升車位利用率,將白天或夜間閑置的停車位提供給有需求的居民,最大程度發揮現有停車資源效能。“比如新沙片區,我們整合新沙路沿線多家機關單位及周邊住宅小區停車位資源,利用停車時空錯峰的潮汐特性,開放機關單位停車場閑時車位資源,極大緩解了新沙老舊小區夜間停車難題。” 上述負責人稱。
“另一方面可提高經濟效益。” 據介紹,沙頭街道推動經營性停車場以開放夜間月卡等優惠形式吸引市民錯峰停放,截至目前已整合 8 個經營性停車場,推出錯峰優惠停車位,既實現車位資源動態調配,增加停車泊位收益,又提升了供需雙方參與共享的積極性,達成商居共享共贏局面。
在錯峰共享停車新舉措推動下,越來越多的停車資源被盤活利用,居民切實享受到便利。沙頭街道率先在全市推行企事業單位停車場錯峰共享,率先開放辦事處停車場,并在試點成功后動員轄區 14 個企事業單位實施錯峰停車,累計盤活共享停車位 1101 個。今年以來,僅沙頭街道辦事處開放的 9 個共享停車位就服務超 3500 人次,有效緩解 “有位停不進” 問題。
沙頭街道還成功推動轄區 125 家經營性停車場全部接入市公共智慧停車平臺,居民可通過全市公共智慧停車平臺查看周邊停車場車位情況。停車場物業方則推出優惠合理的價格,提高市民參與錯峰停車的積極性,提供包月服務,真正為市民帶來便捷實惠。
以綠景佐阾紅樹林購物中心停車場為例,開放 250 個閑時共享停車位,在晚上 7 時至次日 9 時的夜間時段供周邊居民錯時停車。自開放以來,每月辦理夜間月卡人數近 50 人,成效顯著。
為方便市民及時查詢共享停車信息,“沙頭共享停車” 小程序具備查找車位、預約停車、錯峰月卡、預約記錄四大功能,用戶可便捷查看附近共享停車場并預約。自啟用以來,累計服務居民約 5500 人次,車位平均使用率超 75%。
治理:黨群協同,優化通行品質
“自從附近小區開放停車位,接送孩子上學再也不用為停車煩惱了!” 近日,前來接孩子的家長胡女士對貝賽思學校周邊停車環境的改善深有體會。
此前,每到上下學高峰時段,學校門口便會陷入 “停車大戰”。狹窄的街道兩旁,接送學生的私家車占道停放,常常 “一位難求”。
對此,沙頭街道整合多方資源共同破解停車難題。一方面,協調周邊小區物業參與共建,開放 100 個車位供家長接送學生上下學臨時停放,并組織街道應急管理辦工作人員、社區志愿者、學校義工、交警、鐵騎等力量現場維護交通秩序;另一方面,通過設置交通信號燈、交通護欄、即停即走車道等措施,緩解交通擁堵,提升學生通行安全。
貝賽思學校周邊停車環境的變化,只是沙頭街道凝聚多方力量協同治理停車難題的一個縮影。無論是盤活存量還是擴大增量,治理 “停車難” 都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府與社會多方參與、共同治理。
沙頭街道協調區發改局、區規自局等多部門推進上沙伙頭嶺立體停車庫項目,協調老年干部活動中心、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福田局等企事業單位共享車位,推動轄區經營性停車場時空置換、錯時共享,構建起街道統籌協調、部門緊密配合、社區深度參與、社會協作共治的停車治理工作格局。
在全方位挖掘停車資源的同時,如何用好、管好這些資源?沙頭街道依據停車場管理需求,制定 “共享車位” 規則說明,明確進場時限、信息登記與超時處罰等運營流程,并在共享車位噴涂標識指明位置。還在 “晝禁夜停” 便民停車路段、宜停車路段設立路牌,清晰標注指引信息,方便轄區群眾識別。
此外,統籌組織交通、交警、城建等部門開展聯勤聯動,強化道路交通執法與文明督導,在新沙路等交通繁忙路段建立 “黨員 + 交安員 + 保安員 + 志愿者 + 警員” 五員協調聯動機制,在早晚高峰期采用 “視頻調度 + 現場勸導” 方式加強交通疏導,違停率同比下降 29%,實現 “停車有位、車輛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