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位專家在廈探討新能源低碳發展
日前,由《能源》雜志、科華數能聯合主辦的“第二屆中國(廈門)新能源低碳發展論壇”在廈門舉行。本次論壇以“聚力創新,共赴零碳”為主題,數百位來自政府有關部門、專家院士、行業協會和能源企業的嘉賓出席。與會代表共同探討了“雙碳”目標下新型電力系統與新能源的協同運行、在建設新型電力系統過程中儲能技術的創新、光伏產業進展等核心議題。
在推進“雙碳”的過程中,能源體系再電氣化進程不斷加深。長期以來,電能的儲存面臨成本、效率、壽命及安全問題等挑戰。加拿大工程院及工程研究院院士、福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張久俊系統地比較了全固態鋰電池、鋰硫電池、鈉離子電池、氫燃料電池、液流電池等發展前沿熱點電池的產業圖譜、技術儲備和發展趨勢。他認為,利用可持續清潔能源及發展相應的儲能技術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
論壇上,加拿大皇家學院、加拿大工程院及工程研究院院士、福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張久俊介紹了“能源存儲和轉換”中的前沿熱點和電化學電池的研發進度。他認為,利用可持續清潔能源及發展相應的儲能技術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
中國三峽新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閆俊義說,在雙碳目標下,光伏產業正在迎來高光時刻。光伏發電與傳統業態跨界融合愈發顯著,通過“光伏+農業”“光伏+交通”等模式可實現資源立體高效利用、傳統行業轉型升級以及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在當前日益突出的用地矛盾下,推動“光伏+”模式發展是兼顧實現能源發展與社會可持續的重要路徑。
電力設計規劃總院新能源處處長岳功昌表示,2023年上半年全國新型儲能的裝機規模達到1733萬千瓦。盡管實現了半年時間裝機容量翻一番,但儲能仍面臨安全運行、商業模式等問題。風光儲協同必須提升發電并網支撐能力,還要研究大規模構網型設備接入,提升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
中國電科院新能源研究中心太陽能發電測試與檢測室主任張軍軍分析稱,隨著技術的不斷革新,光伏有望從被動的適應電網到主動的支撐電網,全方位地助力新能源從輔助電源到主力電源的角色轉變,從而助力中國3060目標的實現。
中國廣核能源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助理總裁王暾認為,中國企業在國際能源合作方面要做好三方面的準備:一是要加強互聯互通,將國內市場需求和國外資源稟賦有機結合,促進融合發展;二是攜手同船出海,整合產業鏈優勢打造海外精品工程,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三是堅持胸懷天下,與項目所在國共建共享,助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